氮元素在不銹鋼耐腐蝕性能方面的作用有哪些
不銹鋼常見的腐蝕類型可以分為兩大類,即均勻腐蝕和局部腐蝕。局部腐蝕包括的種類較多,通常有晶間腐蝕、點腐蝕、縫隙腐蝕、應力腐蝕開裂等。其中晶間腐蝕最不易察覺,也最危險,有可能在一瞬間發(fā)生,破壞性極強。導致不銹鋼發(fā)生晶間腐蝕的理論有很多,如有關(guān)單相合金的晶間腐蝕的晶界吸附理論多相合金晶間腐蝕理論、貧乏論、亞穩(wěn)定相理論、應力論等等。對于奧氏體不銹鋼晶間腐蝕,貧鉻理論被普遍接受。目前的貧鉻理論主要有:碳化鉻引起的晶間腐蝕、σ相引起的晶間腐蝕、MC引起的晶間腐蝕等。而引起奧氏體不銹鋼晶間腐蝕的因素主要由冶金因素、工藝因素,前者包括組織結(jié)構(gòu)和合金元素的因素,后者包括不同熱處理制度和加工工藝的因素。評定不銹鋼晶間腐蝕的方法有很多,機理與適用情況各不相同,每一種晶間腐蝕評價方法都有其一定的使用范圍,包括具體的不銹鋼材料類型以及腐蝕介質(zhì)。
晶間腐蝕檢測的方法主要有三種,包括化學、物理、電化學三種實驗方法。關(guān)于化學實驗方法,美國材料協(xié)會提出了硫酸-硫酸銅-銅屑法、沸騰硝酸法、硝酸-氟化物法、硫酸-硫酸鐵等標準酸浸實驗法。化學實驗法可以快速的檢測材料發(fā)生晶間腐蝕的程度,效率很高,已有一些標準化學實驗法應用于不銹鋼晶間腐蝕的檢測當中。物理實驗法主要有彎曲實驗法、電阻實驗等,用在化學實驗法和電化學實驗法的結(jié)果分析中。電化學實驗法操作簡單、效率高,使用范圍較廣,在材料腐蝕檢測中舉足輕重。主要包括極化曲線法、二次活化峰法、電化學阻抗法、草酸法等。草酸電解法主要用于碳化鉻沉淀引起的晶間腐蝕檢測實驗,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作為一種篩選實驗,在經(jīng)過草酸電解浸蝕之后,通過金相顯微鏡觀察其金相組織,判斷試樣是否需要繼續(xù)其他的酸浸泡實驗。
氮元素加入奧氏體不銹鋼中,可以提高其耐局部腐蝕的性能,包括耐點蝕、晶間腐蝕縫隙腐蝕等。文獻發(fā)現(xiàn),超級高氮奧氏體不銹鋼的耐局部腐蝕的能力與鎳基合金幾乎一致。除此之外,氮對不銹鋼的磁性和熱膨脹性有有利作用。氮與鉬的協(xié)同作用能顯著的提高奧氏體不銹鋼耐腐蝕性能,與其他元素(錳、鉻、釩、鈮、鈦等)作用,可以改善鋼的多種性能:提高強度、韌性、蠕變抗力等。但在氮可以提高奧氏體不銹鋼耐腐蝕的機理方面尚未達成共識,有研究認為氮在鋼中分解形成銨根離子,銨根離子的形成消耗了溶液中的氫離子,使腐蝕區(qū)域PH值升高,腐蝕環(huán)境得到改善。也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鋼在鈍化之后,氮富集在鈍化膜下面,阻止了鈍化膜破損基底層的溶解。文獻認為,氮在腐蝕過程中生成硝酸鹽,可以提高鋼的耐點蝕能力。對于奧氏體不銹鋼而言,敏化態(tài)晶間腐蝕十分常見,M23C6在晶界析出導致晶界貧鉻,氮的加入抑制了碳化物的沉淀析出,防止貧鉻區(qū)產(chǎn)生,也有觀點認為氮的加入可以抑制一些雜質(zhì)元素在晶界偏聚,提高了非敏化態(tài)耐晶間腐蝕能力。
氮元素穩(wěn)定奧氏體的能力約為鎳元素的30倍,與碳相比,氮分布更均勻。氮原子與鐵、鉻等金屬原子的結(jié)合能大于碳原子,所以氮原子的排異性更強,氮在原子周圍占據(jù)位置的幾率相差不大,均勻分布,氮的合金化使奧氏體穩(wěn)定性更強。奧氏體不銹鋼的析出相與合金成分、時效時間都有關(guān)。文獻指出,氮的加入使得鋼中第二相的析出更加復雜,但對于氮化物的析出機理并沒有得出定論。在這種研究背景下,浙江至德鋼業(yè)有限公司在201奧氏體不銹鋼的基礎上,增加了錳含量,降低了鎳含量,設計了三種不同氮含量的奧氏體不銹鋼,暫稱之為200A奧氏體不銹鋼。通過電化學、化學浸泡等方法來測試不同氮含量的200A奧氏體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。模擬其在高溫使用環(huán)境下可能遇到的敏化現(xiàn)象,進而研究不同氮含量的200系奧氏體不銹鋼的敏化機理。
發(fā)表評論: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(fā)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